全屏 志丹县街道地图 志丹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!
33地图-→ 延安志丹县地图[切换城市]-→ 三维地图 网站简介:提供城市三维/卫星/电子地图、区县/街道/乡镇地图、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。
延安地图 辖区: 【黄陵地图 | 黄龙地图 | 宜川地图 | 洛川地图 | 富县地图 | 甘泉地图 | 吴起地图 | 志丹地图 | 安塞地图 | 子长地图 | 延川地图 | 延长地图 | 宝塔地图】 其他: 【地图下载】 【友链

使用说明:点击“全屏”可放大地图窗口;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;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;地图左上角“+”可放大“-”可缩小;“上下左右箭头”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;点击“三维图/二维图/卫星图”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、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。




陕西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

 
西安市 未央区|新城区|碑林区|莲湖区|灞桥区|雁塔区|阎良区|临潼区|长安区|蓝田县|周至县|户县| 高陵县| 杨凌区


铜川市| 耀州区|王益区|印台区|宜君县


宝鸡市 渭滨区|金台区|陈仓区|凤翔县|岐山县|扶风县|眉县|陇县|千阳县|麟游县|凤县|太白县


咸阳市 秦都区|渭城区| 兴平市|三原县|泾阳县|乾县|礼泉县|永寿县|彬县|长武县|旬邑县|淳化县|武功县


渭南市 临渭区|韩城市|华阴市|华县|潼关县|大荔县|合阳县|澄城县|蒲城县|白水县|富平县


延安市 宝塔区|延长县|延川县|子长县|安塞县|志丹县|吴起县|甘泉县|富县|洛川县|宜川县|黄龙县|黄陵县


汉中市 汉台区|南郑县|城固县|洋县|西乡县|勉县|宁强县|略阳县|镇巴县|留坝县|佛坪县


榆林市 榆阳区|神木县|府谷县|横山县|靖边县|定边县|绥德县|米脂县|佳县|吴堡县|清涧县|洲县


安康市 汉滨区|汉阴县|石泉县|宁陕县|紫阳县|岚皋县|平利县|镇坪县|旬阳县|白河县


商洛市 商州区|洛南县|丹凤县|商南县|山阳县|镇安县|柞水县

 

志丹县地图

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

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,是“群众领袖、民族英雄”刘志丹将军的故乡,被誉为中国革命的“红都”。全县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,现辖6镇5乡1个管理区1个街道办事处,200个村委会,3个社区,1114个村民小组。全县总人口13.4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10.6万人,人口密度为35.4人/平方公里。全县平均海拔1093-1741米,年平均气温7.8℃,年平均降水520毫米,多集中在7、8、9三个月,无霜期142天。

中文名称: 志丹县
行政区类别:
所属地区: 陕西省延安市
下辖地区: 辖6镇5乡1管理区1街道办
政府驻地: 保安镇
电话区号: 0911
邮政区码: 717500
地理位置: 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
面积: 3781平方公里
人口: 10.6万人
人口密度: 35.4人/平方公里
耕地: 74.7万亩

志丹简介

   值146.17亿元,财政总收入26.07亿元,其中地方收入12.45亿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96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3447元。我县现为全省15个经济管理扩权县之一,获得了“全国文明县城”、“国家卫生县城”、“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”、“全国科普示范县”、“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”、“全省双高普九先进县”、“全省平安县”、“全省维稳先进县”、“全省绿化模范县”、“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先进县”、“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”、“全省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”、“全市双拥模范县”等荣誉称号,被确定为“全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示点县”、“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示范县”。

工业经济

  按照“工商兴县、产业富民”的发展思路,志丹县在狠抓石油龙头产业的同时,积极扶持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,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工业为支撑、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后续的工业产业体系。2008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90.45亿元,较2007年增长37%。2008年永宁采油厂原油产销量达到120.73万吨,成为百万吨级的大油田。石油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达到92.4%,对经济实力的提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以工业园区为基地,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步入快车道,酿酒、梳绒、豆制品加工、淀粉加工等工业企业不断壮大,成为前景广阔的后续产业。
  石油工业带动有力,工业经济持续增长。全力支持石油企业加快勘探开发,加强集输站点基础设施建设,石油工业骨干地位进一步巩固。永宁采油厂新打油井 670口,产销原油120.7万吨,增长4.1%,实现销售收入33.4亿元,增长5.2%。农副产品加工业、建材业等加快发展,完成了双河工业园区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,制定出台了企业入驻管理办法,部分企业开始入驻。完成工业总产值190.45亿元,增长37%,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8.6亿元,增长37.2%。

民营经济

  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认真贯彻落实中、省、市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,大力实施“工商兴县”战略,切实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,立足县情,创新发展,不断加大推进力度,使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在数量、规模、结构、效益上实现了新突破,发展步伐明显加快,在促进经济增长、调整产业结构、增加财税收入、吸纳劳动就业、提高城乡群众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,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。为了解决企业用地难的问题,县上投资1.1亿元,在双河乡新建了志丹县工业园区,通过三年的建设,园区基础设施已全面完成,今年已有6户企业开始入驻建设。园区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建设的24个工业园区,被省中小企业促进局批准为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,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,园区的建成投用将会使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。截止10月底,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总户数达4880户,其中各类企业410家,个体经营户4470户;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.08亿元,其中工业增加值1.47亿元,出口交货值1000万元,实现利税5.62亿元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从2006年的4.2 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9.2亿元,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6年的4.23%提高到2008年的6.35%,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,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。

农村经济

  志丹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份,历届县委、县政府向来重视“三农”工作。近年来,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连续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精神,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,全面落实“工业反哺农业、城市支持农村”和“多予、少取、放活”基本方针,农村经济快速发展,农村面貌明显改善,农民收入显著增加,农村各项事业进入了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,群众受益最多的崭新时期。2008年,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.58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 3447元。

农村建设

  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启动以来,我县按照中央 “二十字”方针和“规划引领、产业支撑、基础奠基、示范带动、整村推进”的工作思路,坚持“县委统一领导、政府统筹落实、部门分工负责、乡村组织实施、群众全程参与”的运行机制,以民宅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,以旧村改造为主、新建和移民搬迁为辅,大力实施产业富民、村庄建设、基础配套、生态家园、素质提升、和谐村镇“六大工程”,立足县情实际,制定了全县新农村建设《实施意见》和《总体规划》,编制了全县《县域村庄布局规划》和12个乡镇的《村庄总体规划》,完成了80个村310个自然村的《村庄建设规划》和《产业发展规划》。累计改建、新建、迁建自然村378个,涉及9113户39813人,已参与建设的自然村、涉及农户和受惠人口均超过全县总任务量的三分之一,分别达到34.1%、36.45%和35.4%。新农村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,其中财政投入1.8亿元,农民自筹3.2亿元,共建成示范村57个(已通过市级考核验收9个),涉及184个村民小组,受益农民5969户24487 人。

农业产业

  新一届县委、县政府组成后,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,充分听取广大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,县委、县政府围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,确立了“主攻草畜业、突显棚栽业、培育林果业、做精小杂粮、拓展劳务业”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,并针对每一项产业,分别提出并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扶持办法。几年来,在全县上下按照“项目化”工作理念,扎实推进产业建设“22211”工程(即:到2020年,全县苹果总面积达到20万亩,羊子存栏20万只,生猪存栏20 万头,大棚、弓棚总量达到1万座,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),以山地苹果、大棚蔬菜、白绒山羊、精品杂粮为重点的各项农业产业蓬勃发展,成效喜人。截至目前,全县共建成畜牧业“一村一品”养殖专业村142个、专业户1430个,草畜业发展的良种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。坚持规模扩张与效益提升并重,因地制宜发展棚栽业,三年新建大棚830座、弓棚3019座,总量分别达到2830座和3737座,整体效益良好。按照“山地建园、相对集中、高点起步、打造品牌”的思路,一手抓新园建设、一手抓老园管理,全面加快产业体系建设,大力推行各项关键生产技术,积极实施优果工程,苹果产业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。三年新建果园7.83万亩,苹果总面积达到8.7万亩,实现了历史性突破。切实发挥自然条件优势,以比较效益为导向,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,积极引进和推广小杂粮新品种,不断改进旱作农业生产技术,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,努力延伸小杂粮产业链条,志丹小杂粮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,部分产品享誉省内外。瞄准发展主导产业和提高务工技能两个方向,按照“农民自愿、订单培训、政府补贴、一专多能”的办法,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民教育与劳动力转移,年平均有组织的输出劳务1.5万人(次)以上,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明显提高,2008年达到22%。

基础设施

 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“三农”投入“三个明显高于”的要求,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,逐年加大惠农强农投入。同时,按照“渠道不乱、用途不变、项目捆绑、资金整合、优势互补、各计其办”的原则,将投入农村的各项建设资金集中整合使用,使水、田、电、路、讯、沼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,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。2006年以来,全县新修砂石路320公里,砂石路通村率达到100%;新铺乡村油路663公里,油路通村率达到84.4%;实施新农村“三化一片林”2645亩,村庄绿化率达60%;新建各类饮水工程307处,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覆盖面达到96%;基本农田面积达到36.2万亩,农民人均3.2亩, “全国梯田建设示范县”通过国家验收;建成沼气池10976口,农户普及率达到52%;农电通村率达到100%,入户率达到99%;通信覆盖率达到 99%,电视覆盖率达到97%,信息入村率达到57%。

生态环境

  紧盯打造生态大县、创建全县绿化模范县的目标,大力推进以林业为重点的生态建设,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人居环境不断优化。高效推进退耕还林、天然林保护、三北防护林四期、德援造林等林业重点项目,积极实施油区井场道路、乡村公路、城乡驻地、河流两岸和农村周围“五大重点区域”自主绿化工程,全县林草植被持续恢复,志丹大地实现了“由黄变绿”的历史性转变。2007年,被省绿化委授予“全省绿化模范县”称号。截至2008年,全县各类林地达到434.9 万亩,森林覆盖率32%,林木绿化率39.7%,宜林荒山荒坡绿化率88.8%,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50万立方米。围绕建设“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”社会,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,有效落实节能降耗、减排治污各项措施,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扎实推进,经济发展方式得到积极转变。以改善人居和投资环境为出发点,高标准推进“双创”工作,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,顺利实现了三年三大步目标,荣获了“全国文明县城”和“国家卫生县城”等荣誉称号。

扶贫开发

  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,以解决和巩固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、促进贫困地区全面发展为目标,按照“基础配套、一步到位”的思路,遵循“政府引导、农户自愿、项目整合、资金捆绑、综合配套、整体推进”的原则,严把“六道关口”(即对象确定关、新村选址关、勘察设计关、项目建设关、考核验收关、资金管理关),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,扶贫工作实现了由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持贫、由单纯的资金投入到资金、技术、劳动技能培训、劳务输出等综合性投入的“两个转变”。2006年以来,全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达1.24万元,先后启动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18个,实施移民搬迁1107户5275 人(其中白于山区750户3760人),新修、改造村级道路168.2公里,打机井19眼,建水窖483个,架设农电线路64.7公里,扶持贫困户发展大棚菜980 棚,养牛160 头,养猪2800 头,养羊2700 只,贫困群众的生产、生活条件和发展条件得到空前发展。2008年,被省委、省政府命名为“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扶贫开发成就显著县”。截至目前,全县剩余贫困人口2026户9318人,比2000年的8500户42100人分别减少了6474户32782人。

和谐建设

  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、解放农村生产力为目标,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。按照“抓技能培训、搭劳务平台”的思路,有效开展农民教育,农民素质不断提升。持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,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有序,村务公开全面推行。农村教育、文化等事业发展步伐加快,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推行,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,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,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得到较好落实,农村精神文明进一步加强,农村领域安全生产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得到充分重视,农村大局保持和谐稳定。

社会事业

教育工作

  全县共有学校111所,其中高级中学1所、职业中学1所、初级中学6所、中心小学16所、完全小学7所、教学点65所、幼儿园15所(公办2所);在册教职工2029人,专任教师1376人;在校学生25845人,其中,高中3359名、职中204名、初中5525名、小学12414名、学前幼儿 4343名。
  志丹县教育工作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教育工作全局,紧扣“三年上台阶、五年跨入全市教育先进行列”的教育总体目标,做了大量工作,取得了显著成绩。2006年被省教育厅授予“陕西省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”;2007年被省政府授予“高水平、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县”,被省政府办公厅授予“陕西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区”,2008年被省教育厅授予“陕西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先进县”和“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”,志丹高级中学被省教育厅授予“省级标准化高中”,县第二幼儿园被省教育厅授予“省级示范幼儿园”,志丹中学、旦八中心小学等18所学校相继被授予省、市、县“文明校园”称号。
  办学条件根本改善。2005年以来,共迁址新建学校10所,扩建学校10所,增设城区学校布点4所,新增教学、实验、公寓楼39幢,建筑面积达17万多平方米。
  布局调整率先完成。2003 年以来,新增学校14所,调整布局不合理的完全小学39所,压缩、撤并教学点110所,使我县中小学校数从2003年的292所锐减到现在的111所。
  教育管理日趋精细。今来,先后修订完善了30多个适应改革与发展的制度。
  素质教育深入推进。一是建立了地方文化、黄土文化进校园、进课堂的长效机制。二是全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。三是成功举办志丹县首届中小学艺术节和科技节。

教育质量

 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。2008年高考二本以上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,三本以上突破500人大关。2009年高考,志丹县二本上线人数136 人,高职以上上线人数904人,总上线率达69%。2009年中考,志丹考生以优异的成绩被市直高中录取了579人,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。
  后勤管理全面强化。投资231.98万元,高标准配置了寄宿制学校食宿生活设施,实现了后勤设备现代化,后勤服务人文化。
  免费教育全国领先。为了让全县人民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,志丹县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“两免一补”和高中阶段“三免一奖”,政策。县财政累计投资1090万元;认真做好生源地贷款的救助服务工作,09年,发放贷款750万元;建立起了完善的贫困生救助机制,09年奖励三本以上368人,奖励金额103.4万元。同时,县政协筹措资助金额12万元,对6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, 2009年教育、民政、财政共支助贫困学生323人,发放资助金237.5万元;规范实施“蛋奶工程”,2009年秋季县财政承担配套资金281.55万元,让全县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志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。
  “舟大者任重,马骏者远驰”,今天的志丹教育人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,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,大力推动全县教育均衡发展,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,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,扎实工作,与时俱进,加快推动全县教育综合改革步伐,为志丹教育快速走向科学发展的新里程做出不懈的努力!

消费水平

 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大局上,以进一步搞活商贸流通,扩大消费需求,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,保持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重点,健全机制,调整思路,凝聚合力,开拓创新,埋头苦干,狠抓落实,我县商贸事业实现了新发展。截止2009年11月底,全县累计完成外贸出口194万美元,占年计划的129.3%,较上年增加102万美元,增长110.8%。消费市场势头良好,1至10月份,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.78亿元,预计年底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.1亿元。过去,老百姓一身单衣穿春秋,一个背心一件裤衩穿一夏,一身棉衣穿一冬,新三年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。现如今,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,挑着样买,人人打扮得年轻、漂亮、潇洒。

昔日消费情况

  30年前,在农村烧火做饭,柴禾成了大问题,夏天烧麦根子,秋后烧谷茬儿、高粱茬儿,春冬两季拾柴禾。现如今,各种茬子都不用了,柴禾也不用拾了,都秸秆还田了,现在烧的是蜂窝煤,用的是煤气、电器,地里剩下的棉花柴拉回家后仅用作冬天取暖烧炕。人们把节省的时间用在做买卖上,富裕了生活,温暖了房舍。
  上世纪七十年代,全村只有一部电话,一般是县、乡领导给村干部下通知或村干部往上请示用的,村民根本用不上,通信联系主要就是靠写信,邮寄时,快了三、五天,慢了十天半月。现如今,家家户户有了固定电话,手机几乎人手一部,有事儿几分钟就能说清楚,沟通方便,快捷及时。
  现如今,柏油路一直通到家门口,想怎样走就怎样走,村民无论刮风下雨,想上哪儿就上哪儿。交通便利,缩小了城乡差别,增强了家乡与外界的联系,农村产品运出及时,人们赶集方便,货物交流通畅。衣食住行的变化,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!
  小城镇是各类农产品和物资进行流通的重要渠道,是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纽带和桥梁,建设新农村,实现城乡统筹发展,城镇是龙头。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,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是我县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作。

目前消费状况

  随着我县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不仅对服装的质量、花色进行挑选,还要追求品牌和时尚,体现个性与修养,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。“一季多衣”取代了“一衣多季”,服装业也成了如今最为多姿多彩的产业。现在,人们在选择服装时,更加强调“绿色环保”和“保健功能”,近九成的消费者更喜欢购买棉、麻、毛、丝等天然纤维面料的服装。
  小城镇是各类农产品和物资进行流通的重要渠道,是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纽带和桥梁,建设新农村,实现城乡统筹发展,城镇是龙头。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,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是我县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作。
  随着我县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不仅对服装的质量、花色进行挑选,还要追求品牌和时尚,体现个性与修养,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。“一季多衣”取代了“一衣多季”,服装业也成了如今最为多姿多彩的产业。现在,人们在选择服装时,更加强调 “绿色环保”和“保健功能”,近九成的消费者更喜欢购买棉、麻、毛、丝等天然纤维面料的服装。


 
 世界都市:
(以国际公司的“高级生产者服务业”供应,如会计、广告、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) )
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 
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

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

同盟
为了方便下次访问,请牢记【33三维地图】网址www.33map.net,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。
Copyright©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(www.33map.net)-33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
All rights reserved